在大丰区大中街道,一碗热腾腾的饭菜、一座承载善意的文化亭,正悄然编织着社区养老的幸福图景。近年来,大中街道以“长者食堂”为抓手,融合慈善力量与社区治理,探索出“助餐+助老”的公益新模式。
慈善助餐托起“家门口的幸福”
该街道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的全局规划。通过“政府主导、多元参与”模式,街道实行“政府补一点、集体筹一点、慈善捐一点”的良性循环,确保助餐服务可持续运营。恒北村作为示范点,村内长者食堂不仅为就餐老人提供可口的饭菜,还为老人开放读书阅览、棋牌、电视、文艺表演等娱乐活动,长者食堂不仅是“舌尖上的港湾”,更成为慈善文化润泽老人心灵的平台。
同德村创新“助餐+议事”场景,将食堂非就餐时段转化为“银发学堂”,开展健康讲座、反诈宣传等活动。老人们在此交流互助,形成“饭桌议事会”,参与村务决策,实现了从“被动受益”到“主动共建”的转变。

新德社区则以“慈善文化亭”为亮点,将助餐服务与精神滋养深度融合。慈善文化亭内,老人们用餐之余可参与棋牌娱乐、健康问诊等活动。
慈善力量筑起助老服务“爱心墙”
该街道建立村、社区志愿者队伍,承担起食材采购、陪护等暖心服务。恒丰村组建由党员、网格员、志愿者参与的助餐服务队,为老人提供助餐关怀。

该街道还积极探索“慈善+产业”路径,将长者食堂与手工经济结合,组织老人制作手工艺品增收,让“养老餐桌”变身“致富平台”。既守护老人“舌尖幸福”,又拓宽困难群体增收渠道。
目前,全街道长者食堂日均服务超500人次。街道将进一步优化助餐网络布局,满足老年人差异化需求。同时,深化慈善文化亭功能,打造“助餐+康养+教育”综合服务体,让慈善之光温暖更多夕阳红。
(文章来源于大丰区慈善总会)